有这样一(yi)(yi)些场景,当你与(yu)相隔千里的海外(wai)亲朋好友流畅(chang)的语音视频通(tong)话,企(qi)业能够无(wu)缝的与(yu)海外(wai)客户(hu)进(jin)行沟通(tong)、交易……你是否想过,为什么(me)身(shen)处(chu)大(da)洋彼岸(an),相隔千里的我们(men),能够如此便捷的进(jin)行跨(kua)国甚至跨(kua)洲通(tong)讯呢?其(qi)实这一(yi)(yi)切都(dou)要归(gui)功于海底光缆。
“沉睡”在海底的海洋通信系统,以最为低调的方式承载了全球95%的数据流量,而数据又被称为是21世纪的石油,国际海缆是输送数据石油的主干管道。据知名市场调研机构TeleGeography统计,目前全球有400多条海缆正在投入运营,总长度超过110万公里,这些海缆正保障着全球互联网服务的不断联,海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为此,海洋通信资源一直是各国争夺的焦点,但长期以来少数欧美日厂商在该领域处于绝对的竞争优势地位,市场份额接近90%。面对这一市场格局,近几年入局的中国厂商已经做了哪些准备?
日(ri)前,烽火海(hai)(hai)洋网络(luo)(luo)设(she)备(bei)有限公(gong)司董事长耿皓在接受C114等(deng)媒体(ti)采访时表示,自(zi)2015年烽火海(hai)(hai)洋成(cheng)立以来(lai),依(yi)托(tuo)烽火通信在光(guang)通信全产业链的能力,已经形成(cheng)集(ji)岸端传输设(she)备(bei)、水下系(xi)(xi)统设(she)备(bei)、海(hai)(hai)底光(guang)缆、核心器件全系(xi)(xi)列研发设(she)计(ji)与生(sheng)产制造能力于(yu)一体(ti)的,具有自(zi)主知识(shi)产权的海(hai)(hai)洋网络(luo)(luo)系(xi)(xi)统供应(ying)及总包集(ji)成(cheng)商。
落子(zi)珠海(hai),践行“海(hai)洋强(qiang)国”战略
客观的说,国内厂商由于入局较晚,无论是在品牌影响力,工程经验以及大型项目的市场运作能力与传统欧美企业相比均存在较大差距,短时间内将难以撼动他们的领先地位。
耿皓表示,在这一背景下,2015年烽火响应国家海洋战略号召,启动海洋通信产品产业化工作。烽火凭借扎根光传输网络近40年的深厚内功,坚持“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国之重器立足于自身”的理念,践行国家领导人“科技攻关摒弃幻想、靠自己”的嘱托,实现了一系列海光缆和中继器等核心湿端设备的技术突破。
据了解,为了推进技术产业化,烽火总投资约20亿元,在珠海打造了亚洲最大的海洋网络设备制造基地,已经具备年产10000公里海底光缆及配套核心湿端设备的能力。
据耿皓介绍,烽火海洋选定珠海作为海洋网络产业化基地,在于其具有辐射南海、眺望太平洋的绝对区位优势,有助于烽火海洋进军全球海洋通信市场,同时符合国家大力推进广东省建设海洋强省的发展战略,并且获得了珠海市委市政府对海洋通信产业的大力支持。
此(ci)外,依(yi)托(tuo)珠(zhu)海(hai)区(qu)位优势(shi),烽火海(hai)洋将(jiang)逐步打造并构建中(zhong)国(guo)南部(bu)海(hai)域(yu)海(hai)底光缆维护区(qu),作(zuo)为维护区(qu)组织者与参与者,承接海(hai)洋网络系统(tong)日常(chang)监控、巡检,产(chan)品(pin)供应和(he)维修等系列(lie)业务。
“四位一体”实现
海洋(yang)通(tong)信全产业链自主可控
全球海缆通信行业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市场,存在较高的技术壁垒和准入门槛。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海洋通信需要包括勘测,设计,传输通信设备,供电,水下设备,光器件,施工,维护等等各环节,对企业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与此同时,海洋通信其实是一个相对敏感的产业,在当前复杂又紧张的国际环境下,拥有完整产业链显得十分重要。
要拥有完整的产业链能力,无非是通过并购整合,或是企业自主布局两种选择。可能多数人会认为并购是较为合理的方式;而另一种方式则需要很强的产业链能力,不过在供应链全球化高速发展的今天,谁会有这样的能力呢?这其实不难猜测。拥有光通信领域三大战略技术及光电器件技术、光通信系统技术、光纤光缆技术于一体的企业全球只有一家,那就是烽火通信,尤其是烽火与大唐整合为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后,研发实力和产品覆盖面得到更进一步加强。
据耿皓介绍,早在2000年,烽火就已经启动了海洋通信产品的研发工作,目前已经拥有岸端传输设备、水下系统设备、海底光缆、核心光器件四位一体的的全产业链研发和制造能力。这使得烽火海洋具有良好的成本控制能力,有利于为客户量身打造高可靠性、定制化、性价比高的海洋通信网络系统。
无限看(kan)好未来(lai)海缆市场
伴随着千兆宽带、5G催生的海量带宽需求增长带来的互连需求;以及全球40%的海缆处于生命周期晚期的时间节点上,海洋通信网络建设势必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期。市场研究公司CRU数据显示,2018年~2020年全球在建和计划建设的国际海缆达26条,总长度超过26万公里。可以相信,到2020年后仍将有大量的海缆替换需求。
另外,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逐步推进,以及”全球一体化“进程的逐渐加速,国际海缆通信系统作为国际间紧密联系的重要途径,其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日趋突出。耿皓表示:“未来几年海缆的需求将处于高位,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面对这样的市场机遇,耿皓指出:“烽火致力于打造EPC总包的一体化式解决方案,从项目立项开始着手,到业主最终验收结束。''
据介绍EPC总包模式有利于项目的统筹管理,解决了设计、采购和施工相互制约和相互脱节的矛盾,保证接手即可使用,节省大量的时间和成本,保证业主的最大投资效益。烽火的EPC总包服务包括6大支持项目,包括桌面研究、路由勘察、准证办理、产品提供、施工安装以及验收和维护。目前,烽火海洋已经完成了国内外多个EPC总包工程,获得了客户高度评价。
采访最后,耿皓表(biao)示,烽(feng)火通信在海洋(yang)网(wang)络领(ling)域的(de)技术研发已经20余年(nian),厚积(ji)薄发。面向未来,在充满机遇(yu)和挑战(zhan)的(de)全球海洋(yang)网(wang)络市场,烽(feng)火海洋(yang)将拓(tuo)宽合作渠道,与(yu)产业(ye)价(jia)值链(lian)各方互利合作,共同(tong)提(ti)升(sheng)中(zhong)国(guo)企业(ye)在海洋(yang)网(wang)络领(ling)域影响力,为实现”海洋(yang)强(qiang)国(guo)“贡(gong)献(xian)自己(ji)的(de)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