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烽火通信“移动互联网与宽带网融合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项目通过验收。该项目作为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牵头承担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面向融合网络的新型接入网关键技术研究及设备研制” 项目的一个子课题,承担了面向融合网络的新型接入网关键技术研究及设备研制工作。在“移动互联网与宽带网融合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项目中,烽火通信完成了光纤无线融合的综合接入技术的研究工作,完成了集高速无线移动接入、无线固定接入(WiFi)、高速固定宽带接入为一体的新一代综合光纤无线接入系统(简称 IFRA)的研制工作。
烽火通信基于公司新一代大容量综合接入平台AN5516-01型OLT设备开发了IFRA系统的局端设备以及多款融合网络的远端设备,实现了具有下行40G,上行10G速率的大容量可扩展新型无源光网络系统。通过对IFRA系统涉及的光纤无线融合的移动/宽带接入的高速系统架构,以及采用新型波分技术的可扩展无源光网络系统的深入研究,在网络架构、系统集成、组网技术、关键光电子器件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并在此核心接入功能的基础上,结合多种无线接入及控制技术,如3G/LTE,研制出基于可扩展无源光网络系统的数字化多制式无线分布系统,实现了室内环境下光纤无线融合的高速无线互联网接入。同时,通过对用户侧多制式无线信号接入技术的研究,如超高速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WLAN超高速互联技术,实现了多种无线终端的接入。
值得一提的是,烽火通信在移动固网业务融合方面,攻克了多个融合技术的关键难点,在固网平台上采用新型波分技术和复合帧技术满足了3G/LTE的时延要求,实现了以3G/LTE和WiFi技术为核心的融合无线接入业务的承载。并且,采用高度集成的无色光模块技术,压缩了设备尺寸,提高了可靠性,降低了设备的制造和仓储成本。基于以上创新技术,实现了高速固网信号、多制式无线信号、WiFi信号在统一固网平台上的融合处理。
在课题实施过程中,烽火通信的研究人员发表了多篇论文,提交了多项发明专利和多篇国际标准草案,推进了行业规范的制定和相关接入网技术的标准化进程。该套系统的推出颠覆性拓展了PON技术的应用场景,使PON树形结构节省光纤的天然优势在3G/LTE无线回传/前传业务中发挥巨大作用,同时还可以提供CPRI所需要的大带宽、环网保护、低时延、低抖动、长传输距离,非常适合光纤资源紧张的无线BBU大规模集中场景以及直放站光纤接入场景。
该项研究成果在运营商网络的成功演示和试用为移固融合技术在实际网络中的规模应用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提供了优秀的示范。
由工信部科技司的相关领导,以及中国联通、移动,电信研究院及部分高等院校的专家组成的专家组现场检查了实验系统及组网应用情况,对系统各项指标进行了严格测试,结果显示系统性能满足或超过相关标准要求(如上/下行的高清视频点播(VOD)、文件传送(FTP)和Internet,以及包括GSM、CDMA、TD-SCDMA、WCDMA、LTE-TDD和LTE-FDD在内的多种移动无线接入制式业务演示,多样化的终端设备适合各种移固融合传输应用。),能很好支持多项宽带和无线业务,验收专家组经过认真讨论,一致同意该项目通过验收。
“移动互联网与宽带网融合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项目的研究成果为烽火通信在融合接入领域抢占市场制高点提供了关键技术储备,为我国新一代融合接入网的技术研究及设备研制,提供了全面的性能、指标、参数等实验依据,为我国在该领域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